文章摘要:本文针对水稻氮肥过量施用和移栽密度过低的问题,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寒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0年在吉林省前郭县红光农场进行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N0)+移栽密度18.0×104 穴·hm-2、传统施氮(FP,氮肥用量 235 kg·hm-2)+移栽密度18.0×104 穴·hm-2、较传统施氮减量20%(SNHD1,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4 穴·hm-2、较传统施氮减量20%(SNHD2,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30.0×104 穴·hm-2四个处理。对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SNHD1和SNHD2处理相较于F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SNHD1处理水稻产量增幅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幅为7.6%。减氮增密提高了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SNHD1和SNHD2处理较FP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较FP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0.3、6.2、14.4 kg·kg-1和16.4个百分点。两年氮素表观平衡平均结果显示,FP、SNHD1和SNHD2处理均表现为盈余,其中SNHD1处理氮盈余量最低。水稻齐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性高于齐穗前。综上所述,合理的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提高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提高齐穗后积累比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在东北寒地稻区,适宜的水稻栽培模式为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4 穴·hm-2。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254/j.jare.2022.0110
论文分类号:S511
文章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dkx.cn/qikandaodu/2022/0518/1236.html
中国水稻科学投稿 | 中国水稻科学编辑部| 中国水稻科学版面费 | 中国水稻科学论文发表 | 中国水稻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水稻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