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水产和渔业论文_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效应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10-13 18: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定量分析世界范围内稻鱼共作对水稻的产量效应,为稻鱼共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搜集了公开发表的102组稻鱼共作与水稻单作处理的水稻产量数据(截至

文章摘要:定量分析世界范围内稻鱼共作对水稻的产量效应,为稻鱼共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搜集了公开发表的102组稻鱼共作与水稻单作处理的水稻产量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运用Meta分析方法,明确了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的综合效应,进而量化分析了时间区域、田间条件、水稻品种、肥药管理、鱼苗投放和投喂管理等对稻鱼共作产量效应的影响。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率约为17.2%(95%CI:9.4%—25.6%),分析结果可靠。不同区域气候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国外和热带气候区域较高。2011年以后年份、田沟布局为一侧、水稻品种为粳稻的试验田中,稻鱼共作的水稻增产率相对较高;不同测产方式的产量效应差异不显著。不同肥药管理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施肥3次、单一追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施药的产量效应较高;在保障增产效应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肥料农药的施用量,采用有机肥和不施农药方式以获取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投苗时间、养殖模式、投苗密度、投喂与否稻鱼共作的产量效应差异显著,在水稻移栽后21—25d投苗单养,规格、密度及生物量控制在40 g/尾、1尾/m~2和30 g/m~2以内,不投喂饲料更能发挥稻鱼共作的增产效应。稻鱼共作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是有效利用稻田资源的可行方式。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中国水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dkx.cn/qikandaodu/2022/1013/1288.html

上一篇:农作物论文_加强水稻品种选育,助推种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