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球时报从中科院获悉:问天实验舱高杆水稻幼(2)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1 23: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郑慧琼称,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成为空间生命科学

郑慧琼称,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成为空间生命科学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重返月球、登陆火星、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成为人类空间探索的重要目标,以人类长期在太空生活必需的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在完全封闭太空条件下如何培养或栽培植物,探索作物在太空环境中高效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和技术途径,筛选和创建适合太空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等途径,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长期太空探索的目标,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为何要开展太空种植农作物研究

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迫切需要研究太空植物发育调控机理

郑慧琼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实现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实验,并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基础,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中新网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郑莹莹)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水稻种子等实验样品在轨已经“满月”,它们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的实验进展、效果如何备受瞩目。来自承担实验项目的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团队29日透露,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已在中国空间站里成功萌发,其中,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高至30厘米左右,矮秆水稻也高5到6厘米,均长势良好。

文章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网址: http://www.zgsdkx.cn/zonghexinwen/2022/0831/1267.html

上一篇:问天实验舱开展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
下一篇: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开展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